四板文创板首批挂版企业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

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经理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

匠人匠心
      “要有工匠精神,从‘匠心’到‘匠魂’。”第一个提出“工匠精神”一词的著名企业家、教育家聂圣哲认为:“‘中国制造’熟能生巧了,就可以过渡到‘中国精造’。‘中国精造’稳定了,不怕没有‘中国创造’。千万不要让‘中国制造’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,路要一步一步走,手艺活儿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。”
如今,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、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,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,创造出新成果。
武祥伦:
      确保品质,不打折扣
      一张新鲜的驴皮变成一盒盒成品阿胶,需要99道大工序,300多道小工序,历时80多天,整个过程全部手工制作,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整锅阿胶报废—这就是宏济堂传承百年的“九提九炙”制胶工艺。
      在机械化如此发达的今天,一丝不苟地遵循古法炮制手工阿胶,出胶率之低可想而知,通常3斤驴皮才能熬制1斤阿胶,但是,作为第三代技艺传承人的武祥伦和所有宏济堂人不忘“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,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”的百年堂训,始终坚持以诚信和质量为本,坚持手工熬胶,有效保证了阿胶的质量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      2016年8月,武祥伦被评为“匠心山东人”,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技艺的肯定,也是对他在传承基础上,进行技艺改进和创新的认可。武祥伦说,“我父辈把爷爷他们那代的技艺传承下来,又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改良,然后把所有技艺传给了我这一代,我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,继续前行,让这项技艺越来越完善。”
“每一个工艺点想叫它提高一点,确实不容易,难,得下苦功夫。有时候为了提高一个点、改善一个工艺的某一部分,不是一个月两个月,有时候得半年以上,甚至一年,来回反反复复琢磨、做实验,才能成功。”虽然已经是手工阿胶厂厂长,但是武祥伦并没有就此停下精进钻研的脚步,他的敬业、创新和奉献精神,也代表着当代企业最需要的那份“工匠精神”。
描述